**避險貨幣**是指在全球經濟或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時,投資者認為相對安全並願意持有的貨幣。這些貨幣通常具備**穩定性**和**抗風險能力**,被認為在危機時期能夠保值或增值。
—
### **常見的避險貨幣及其國家:**
1. **美元 (USD)** – 美國
– **理由**:
– 全球儲備貨幣地位,交易和結算中廣泛使用。
– 美國經濟規模龐大,金融市場成熟,流動性高。
– 當市場動盪時,投資者會湧入美元資產避險。
2. **日元 (JPY)** – 日本
– **理由**:
– 日本的經常賬戶經常呈現順差,表明其資本外流少,金融穩定性高。
– 日本國內資本市場規模大,投資者在危機時傾向於撤回海外資金回流日本,推高日元匯率。
– 利率長期偏低,讓日元在借貸套利交易中具有吸引力(市場波動時,這些交易反向操作助推日元升值)。
3. **瑞士法郎 (CHF)** – 瑞士
– **理由**:
– 瑞士是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,以政治中立和經濟穩定著稱。
– 瑞士法郎由瑞士央行嚴格管理,其穩健的貨幣政策贏得市場信任。
– 投資者將瑞士視為「避險天堂」,在危機期間會湧入該貨幣。
4. **歐元 (EUR)** – 歐元區國家
– **理由**:
– 歐元是世界第二大儲備貨幣,流動性僅次於美元。
– 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和經濟規模讓歐元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。
– 然而,歐元在地緣政治不穩定時(如歐盟內部分裂危機)可能弱化其避險功能。
5. **英鎊 (GBP)** – 英國
– **理由**:
– 英國是全球金融中心,資本市場穩定。
– 英鎊在某些情況下也被用作避險資產,儘管受地緣政治影響(如脫歐)時可能波動較大。
—
### **判斷是否為避險貨幣的依據:**
1. **經濟穩定性:**
– 國家的經濟規模和穩定性對貨幣價值的穩定性起決定作用。
– 如美國和瑞士經濟基本面強勁,其貨幣較不易大幅波動。
2. **儲備貨幣地位:**
– 被全球央行廣泛持有的貨幣通常被視為避險貨幣(如美元、歐元)。
3. **流動性:**
– 在全球市場上交易量大的貨幣(如美元和日元)更易成為避險資金的目標。
4. **政治穩定性:**
– 政治穩定的國家貨幣更容易吸引避險資金,例如瑞士和日本。
5. **市場信心:**
– 投資者的歷史偏好和信任感也是重要因素。例如,儘管瑞士經濟規模不大,但其法郎因長期穩健的金融政策而受青睞。
—
### **總結:**
避險貨幣之所以被稱為「避險」,主要因為它們在經濟或市場不確定時提供了一種**相對安全和低風險**的價值儲存手段。投資者選擇這些貨幣背後是對該國經濟、政治和貨幣政策的信任。